 |
鹽分地帶 |
七股 將軍 北門 佳里 - 南鯤鯓代天府 水晶教堂 七股鹽山 國聖港燈塔
台南這幾區別稱鹽分地帶, 這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名詞,倒不是行政民政上的.
它泛指這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其自發形成的有著鮮明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文學團體。今天我們不講文學,
只是剛好把這幾個區一起玩一趟罷了。 上次台江公園沒有走完,
因為有一大半在七股.
如六孔遊客中心,
所以就從那開始。
六孔遊客中心,因有六個排水孔而得此名(這裡有照片)。就在七股瀉湖旁, 先來這裡看看, 再去其他地方. 遊客中心內除具有國家公園自然生態、漁鹽產業、人文歷史等特色資源常設展示外並提供旅遊諮詢、導館解說及影片觀賞服務(多媒體導覽)。從遊客中心出來,
我們先去國聖港燈塔.
 |
台灣極西 |
國聖港燈塔又稱「七股燈塔」,是臺灣本島的極西. 北東南都去了, 當然不能錯過極西. 只是燈塔移來移去. 可能是因為地基是沙丘, 海風又大的緣故吧. 從路邊走上來 照張相 再下去 不用半小時. 若繼續往海岸沙丘走, 也可以走個兩小時. 至於國聖港就沒燈塔幸運, 早就隨沙洲消失了.
 |
興建中的燈塔 |
接下來去七股鹽山. 我相信來的時候你可能遠遠就看到了白色的鹽山了. 現在實際去體驗一下. 可能小朋友會比較有興趣. 舊鹽田而言, 若是台江公園,它會建議你去安順吉鹽故事館.
所以如果你不去鹽山, 故事館是一個選項. 七股鹽山旁的七股遊客中心是屬於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這跟國家公園管理處是屬不同的體系.
生命之樹
是近年的IG景點. 網路上有一些美美的空拍影片. 對年輕人或許一定要去. 這裡原來是青鯤鯓扇形鹽田,是台灣6大鹽場中最大、也是鹽業史上最後一個鹽場,單純鹽場比較不吸引人,所以南市府邀請了台南在地藝術家楊士毅,在鹽田中軸線中點處創作出可以呈現扇鹽之美、結合鹽地精神的藝術裝置「生命之樹」,並修復已經崩壞的扇骨中軸線道路、串連地景園區與「生命之樹」,打造1條可以朝光前行、向海致敬的海上步道。現在完成了,趕快去看吧。
事實上以前去青鯤鯓是去吃蚵嗲的. 秀里蚵嗲2021/7/10 不知怎麼在網路上竄紅的, 每次去都要排隊. 後來也就試了附近的蚵嗲, 蚵酥, 都差不多. 試想材料都差不多, 又是現炸, 只要蚵新鮮, 那差別就剩下醬料了。這青鯤鯓漁港隨處可見一攤一攤的魚嶺在太陽下曝曬. 魚嶺是養殖的虱目魚背鰭條,敷以薄鹽,經海風風乾、太陽日曬而成,風味獨特。因為有刺, 吃的人很像不多。
 |
秀里蚵嗲 |
 |
青鯤鯓 |
既然是網紅景點, 就要畫一些卡通(上圖). 再往北就到了將軍區. 馬沙溝海水浴場有時會有沙雕展. 沒有停下來, 就來到水晶教堂了. 又一近年的IG景點. 我則是直接到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是一座王爺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民間亦稱為鯤鯓王),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不僅是全台灣面積最大、廟史最悠久(360年)的王爺廟,也是臺南最大的廟宇。台灣的媽祖信仰、王爺信仰都有很多相關的故事(事蹟 如五府千歲大戰囝仔公). 信者信矣.
蕭壠文化園區
位於臺南市佳里的蕭壠文化園區(又名蕭壠國際藝術村)原為糖廠倉庫群改建而成,1906年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 名為「蕭壠糖廠」,後更名為佳里糖廠。1998年台糖公司結束佳里糖廠製糖業務,
幾年後在文建會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於2005年開館, 連續兩屆以世界糖果文化節打響該園區知名度。而後園區轉為不定期舉行各種主題展覽,或是提供個別藝術家、學生畢業作品等作為展示空間。並邀請來自台灣各地與各國的藝術家進駐園區進行創作。這些藝術家你可能都沒聽過,
但是仔細的去品味他們的作品,
有一些還是能觸動心弦或耐人尋味的。
 |
蕭壠文化園區 |
 |
藝文展示 |
「蕭壠」是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蕭壠社」社名。佳里區舊稱「蕭壠」及「佳里興」, 原來舊時的蕭壠市街與佳里興隔曾文溪分處南北。十九世紀中葉古曾文溪改道、臺江陸浮後,才合而為一佳里區至今。蕭壠屠殺事件, 在1895年 乙末 沒有提到這事. 1895年農曆9月3日日軍為了報復主帥被殺,血腥屠殺蕭壠居民的事件現已少有人知,所以特在此一提。
後記
鹽、糖的生產都是辛苦的工作,
既使鹽、糖的交易一度是專賣,
大富大貴的還是在城裡的大老們.
底層勞動的階級還是親近大地之母.
蚵嗲、魚嶺自古是勞動階級的食物,
今日已成熱門的小吃.
在品嘗美食之餘也要思考自然資源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