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區都算是山區了.
會一直看到不同族群在此棲地輪番上陣.
開始前先來看一下噍吧哖事件Tapani
Incident.
這是發生於1915年夏天的事,可以說是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所發生規模最大的一件武裝抗爭事件。噍吧哖是地名,即今日的台南玉井,因此一武裝抗爭事件主要的戰役都發生在此地,所以稱做「噍吧哖事件」。與1930年的「霧社事件」,是日治時期臺灣兩個大規模的武裝抗爭事件。(也有稱做「西來庵事件」或「余清芳事件」,
但我依英文名Tapani
Incident為主)
此事件是因余清芳、羅俊 和 江定 等人不滿日本殖民政府,意圖發動武裝抗爭,不料為日本殖民政府所覺察,逮捕羅俊。余清芳和江定等人於是發動了一連串的攻擊事件,燒毀許多派出所,殺害數十名日本和台灣警民。八月初,日本警察和軍隊反攻,雙方在噍吧哖虎頭山兵鋒交接,余清芳等人不敵,死傷慘重。日方軍警隨後在附近村庄以及山區進行大規模的搜捕行動,燒毀許多民房,並有一些百姓遭到報復性的殺害。八月二十二日,余清芳被捕,並且在九月二十三日被處以死刑。到1916年四月,日本殖民政府才透過地方人士的交涉,說服江定自首。江定等人於1916年九月被處以死刑,噍吧哖事件終告落幕。(參考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康豹研究資料,
YouTube 上有 民視的【台灣演義】噍吧哖事件始末)
楠西
楠西區原為鄒族居住地,後因平埔族西拉雅族茄拔社移入而被迫遷往今日的嘉義縣、高雄市山區,楠西舊稱「茄拔山後」,據聞茄拔即指「木棉」。1915年時捲入噍吧哖事件,引起日本警察的大屠殺,居民死傷慘重,人口大為減少。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以當地堡里名 楠梓仙溪西里,易名為「楠西」。
![]() |
梅嶺風景區步道群 |
梅嶺風景區
楠西景區首推梅嶺風景區, 有梅峰古道, 梅龍步道, ...視時間及體力選擇路線
![]() |
雖說1059米的標高, 實際沒爬很多 |
萬佛寺
楠西萬佛寺有台版吳哥窟之稱
玉井
玉井區,舊稱「大武壠」、「噍吧哖」是大武壠族(又稱大滿族)所屬噍吧哖(大武壠語:Tapani)等社的居住地。,在日治時期以製糖興盛。1960年代由政府推廣芒果改良種,鄭罕池率先大幅種植愛文芒果,今已成重要產地,因此在臺灣,提到「玉井」差不多就是「芒果」的同義詞,
明鄭時期,住在大目降(今新化區)一帶的西拉雅族因受漢人侵擾而遷居並佔據此地,迫使大武壠族人往臺南白河與高雄內門、杉林、甲仙及六龜一帶遷居。
前面提到1915年,余清芳等人在此發動抗爭,史稱「噍吧哖事件」,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武裝抗爭事件;2014年初,於新化區發現約3000具骨骸,疑為此事件之犧牲者。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日人順勢將「噍吧哖」(Tapani)改為日語音近之「玉井」(Tamai)。並設置「玉井庄」。從此就以
大內
大內區原為原住民大武壠族(Taivoan)的居住地後來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的支社於大約
16 世紀中期沿曾文溪入侵此地,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楊氏兄弟進入開墾,今日還可看到西拉雅族留下的許多祭拜阿立祖的公廨,如頭社公廨、埤仔腳公廨。
荷蘭時期引進馬匹供耕役使用,惟平埔族不善役馬,多放生任其繁殖而危害作物,荷蘭政府乃糾補而集中放牧於此處,
因兩面環山(竹崎及新化兩大丘陵),兩面臨河(大埔溪及後堀溪),溪水豊沛,激起激流深瀨如萬馬奔走,故名走馬瀨。現由台南市農會開發經營,為一個融合草原、山林、河川之景觀於一體的樂園,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12/14有雙子座流星雨!可預約導覽
後記
之前有做過19世紀 平埔族大遷徙 的探討. 大遷徙指的是族群被迫遠離原棲地, 去尋找安身立命的活路. 原住民的遷徙在十九世紀前就有了, 十九世紀後一直到今日, 也不曾停過。也不是只有原住民, 所有的族群都一樣。
以下是One Cut
TV 對19世紀平埔族四次大遷徙的介紹 很值得一看
平埔族第一次大遷徙1804
從竹東的芎林到宜蘭 如果走北橫 會先到頭城或礁溪 所以有可能是穿過復興鄉巴陵古道過去 記得四稜的海拔超過1000公尺 對單車羅馬公路到宜蘭是算硬的路線 上千人的遷徙就更不要說了
平埔族第二次大遷徙 1823
郭百年侵墾事件不是單一事件 而是在台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事實。雖然官府平反了水裏社(邵族)、埔裏社(布農族)的原住民,枷杖郭百年,但大規模屠殺才有後來由水社番的介紹,邀請中部平埔族人(五族十四社)一起防禦漢人以及眉番人(泰雅族)之事。事件發生在水沙連(南投日月潭) 為什麼是到埔里呢?原來水沙連是邵族的祖靈地,所以才以佃耕的契約方式選了北邊的埔里。遷徙路線是沿大肚溪(烏溪)溯溪北上,前往南投埔里鎮的大肚城,全程約70公里。所謂「有路走路無路潦溪」,有空要到埔里走走 很多地名保存了平埔族的信息。
平埔族第三次大遷徙 1829
原分布於台南平原地區的西拉雅族群(好幾個社)一直在被動的遷徙著 不曾停過. 1829發生的是從屏東到台東的移動. 阿朗壹古道要去看一下 這是這次遷徙的路線
平埔族第四次大遷徙 1840 這是在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在漢人吳沙領漢人入蘭陽後比較大規模往南遷徙到花蓮 豐濱 成功等地的年代 噶瑪蘭族的遷徙 也有著不少的研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