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0, 2023

被扭曲的臺灣史 - 駱芬美

 

在”誤解”跟”混淆”之後, “扭曲” 的重點在於是什麼促成了之後日本佔領台灣, 然後國民黨. 很多表象 沒有深究 就不明白其中的關係. 很多今日想當然耳, 其實都是不對的. 台灣人該有的歷史觀需要從閱讀重建.

有部分內容在岡山講堂裡有. 雖然標題一樣,內容不盡相同.
駱芬美「被扭曲的臺灣史—從「臺灣錢淹腳目」談起」
九八新聞臺「九八講堂」(深藍台 趙少康)
講師:駱芬美
講題:被扭曲的臺灣史—從「臺灣錢淹腳目」談起


講師簡介:
臺灣雲林土庫人,輔仁大學歷史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九八新聞臺「九八講堂」臺灣史主講人、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教學頗受肯定,曾獲「優良教師獎」。代表著作:《被誤解的臺灣史》、《被混淆的臺灣史》、《被扭曲的臺灣史》。

講題簡介:
你以為:一九八○年代臺股、房地產狂飆,才出現臺灣錢淹腳目的現象事實是:早在十七世紀末,臺灣漢人已過著富裕奢糜的生活在經濟低迷的今日,在尋找歷史上「臺灣錢」的同時,讓我們一起來推想,臺灣未來的「錢途」如何?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臺灣社會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創造出何樣的價值觀嗎?

湘淮之爭!談劉銘傳與劉璈不合的原因. 這段書中似乎沒提到. 原來是屬於完全不同的軍隊體系.
湘 – 曾國藩 -> 左宗棠 -> 劉璈 (台灣道)
淮 – 李鴻章 ->              -> 劉銘傳 (台灣建省)
清法戰爭,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之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受此戰的影響,慈禧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禁兵令!談清朝綠營中的「臺灣兵」- 在霧峰林家之前, 清是不許臺灣在地人遞補派過來的班兵缺額.  (Podcast 這自然無法持久. 後來林家的 棟軍 甚至是劉銘傳的主力.

馬藍 作為染劑 講了很多台灣布染的發展.跟炫富的個性.從一個經濟活動到整個社會的發展成形.

美國人的台灣夢 講那年代在台的一些美國人,他們的想法,運作, 及對日後發展的影響. 很多即使在今日,都不是廣為人知的. 斯卡羅 有一些介紹, 但還不夠.

馬關條約 1895乙末開啟日本時代. 有一章著墨於那時的教育. 也可以聽這 - 日治時期台灣學生的歷史課 (youTube).

原來台灣民主國還有北台灣(唐景崧)跟南台灣兩個. 打戰要錢, 錢在福建,  張之洞手中. 唐景崧跑了,丘逢甲也跑了, 錢就不來了. 林朝棟的棟軍也沒有軍援, 跟今日的烏克蘭情況一樣. - 【九八講堂│駱芬美時間】(劉永福) 南台灣民主國的結束 (YouTube)

最後講隨國民政府遷台的國父. 今天似乎已經沒人在乎誰是國父了. 這是不對的. 整天拚經濟, 除了「錢」之外,還剩下什麼?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23

被誤解的臺灣史-駱芬美

 

被誤解的臺灣史 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作者 駱芬美

原本計畫出兩本書,以1860年為切點. 第一本是上半. 第二本是下半. 結果最後出了三本書, 所以有點奇怪。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被混淆的臺灣史: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這是她三本書中的第一本。

以下是您可以收聽的這本書的Podcast。前三節免費。

(下面的數字編號是Podcast的號碼)
01 序 史實未必是事實

在序裡, 她解釋了這本書為什麼從 1553 年到 1860 年。
1553年是福爾摩沙首次被提出的年代。 當然這一點需要進一步解釋。
1860年是天津條約臺灣開埠的年代。《天津條約》不是單一條約《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法天津條約》,是指1858年(咸豐八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與俄羅斯帝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海光寺所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因天津條約而臺灣開埠,自然對不同國家, 開埠的時間也不同。就以1860年做代表吧。

開埠之後是很大的改變,  所以是另一本書了

初版至今已10年她正在編寫第二版。 除了自第一版發布以來的更正/修改它將包含更多材料跟內容
 
02 Chapter 1 西方人如何認識臺灣
(YouTube)
  她說福爾摩沙這個名字可能來自葡萄牙水手,但他們並沒有踏上島嶼。 反而是西班牙人做到了。 如今,有研究質疑當時葡萄牙水手說的福爾摩沙可能是現在的沖繩。
 
03 西班牙人是何時開始想來佔領臺灣
  1596 豐田秀吉搶了西班牙的船,殺了傳教士. 西班牙有人建議取臺灣. 但直到荷蘭佔了大員, 西班牙才動手. 現在知道台灣在歷史上如此早期階段就已經在國際舞台了。 台灣的地理位置如此關鍵,置身國際事務之外是不可能的。
 
04 傳教士在臺灣
  由於大部分 VOC(荷蘭東印度公司) 的營運屬於商業機密。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很多都是來自歐洲傳教士提供的文件。 他們在這裡發揮了關鍵作用。
 
05 Chapter 2 荷蘭人為什麼來臺灣?
  這是跟中國談出來的. (YouTube)  李旦介紹並建議, 位於港外,與當地人的互動有限。這就造就了下一篇.
 
06 澎湖在荷蘭時期是重要的轉運站
  貿易都要透過
 
07 Chapter 3 荷蘭人在臺灣做什麼生意?
   轉口貿易. 一開始是有什麼賣什麼, 把中國的賣給日本及歐洲. 引進作物,勞力,技術 都是後來漸漸發展出來的。尤其是在日本鎖國後。(YouTube)

    生絲 經由 李旦 鄭芝龍 鄭成功
    白銀 海上搶的跟中國的 終究 荷蘭人不像西班牙有菲律賓產白銀
    鹿皮  
    烏魚
    蔗糖
 
08 鹿皮的交易活動
09 歷久不衰的糖產業
 
10 Chapter 4 漢人移民臺灣 (YouTube)
  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是塞爾登16世紀中國地圖(the Selden Map)。地圖上很清楚地標示了台灣的兩個港口,北港跟加里林(彰化的二林)。也就是說在荷蘭人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活躍於兩岸
The Selden Map

   文中提到為什麼荷蘭人沒有把歐洲人移民到台灣,而是把中國人移民到台灣?除了成本考量, 移民漢人到臺灣應該有管理上的考量
 
11 稻米產業
 
12 Chapter 5 荷蘭人與原住民
(YouTube) 教化頭目制度天花   講荷蘭人帶進來的文化制度及醫療
 
13 和平同盟會議
14 荷蘭人召開的地方會議
 
15 Chpter 6 鄭成功如何趕走荷蘭人?
  不僅僅是靠武力。鄭成功切斷了他們的海上貿易。澎湖仍對南台灣的進出口實施管制(1656年),荷蘭沒預見鄭成功在中國的不利情況,迫使他非拿台灣(鄭成功也有考慮過呂宋1652郭懷一事件算是內傷荷蘭巴達維亞總督對台灣頗有微詞
(YouTube)

揆一的照片其實是判他刑的人. 後來揆一寫了"被遺棄的台灣"。 (這個說法屬實嗎?找不到任何證據。)這是歐洲人被擊敗的第一次衝擊。由於這有點尷尬,VOC 保守了這個秘密,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戰事。

16 熱蘭遮城圍城戰
人數上不成比例
 
17 Chapter 8 兩岸諜對諜
(TouTube)
作者提到鄭軍主帥 劉國軒戰後在北京幸福地生活了10年。兩岸一直都是如此
 
18 鄭經與康熙
作者提到清朝開給鄭經的條件只有剃髮, 其餘都依他他本來有機會,但他錯過了。 這是他的選擇。
 
19 清朝統治
上半場活動有限,海禁一堆。一直到下半場才活躍起來。
 
20 Chapter 7 鄭經與英國人
 作者提到英國人是鄭經引進的.  之後的鴉片戰爭或許鄭經該負責

21 Chapter 9 明清皇室來臺
  嘉慶君遊台灣 只是民間傳說

22 朱術桂來臺
  待了18 年
 
23 Chapter 10 玄天上帝與媽祖
這是重要的篇章.  是清朝在大推 媽祖的. 在此之前, 漢人有玄天上帝(明鄭推的). 再早有王爺信仰.   (註: 一般三山國王廟是客家人的廟. 但台南三山國王廟是潮州人蓋的,並非客家人)原住民有夜祭知識份子不該人云亦云, 毫無思考跟主見

     玄天上帝 is in Ming, brought in by 鄭成功.
     媽祖 is in Qing, promoted by 施琅.
 
24 媽祖神佑的傳說
 
25 Chapter 11 臺灣棄留
(YouTube)
  作者提到康熙考慮了十個月才決定留住臺灣. 這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   施琅在這段時期有很多操作. 歷史少有著墨。雖說皇帝給施琅的土地是 跑馬4日 所及之地. 柯P 都能一日雙塔了, 可見不能這樣比. 他佔了土地共五十五庄(約七千五百甲). 直到日本時代被收歸官有.
 
26 誰說服康熙皇帝留下臺灣?
  李光地
 
27 Chapter 12 一府二鹿三艋舺
(YouTube
   講民眾走在政府前面.
 
28 臺灣的首府
 
29 Chapter 13 客家人的義民廟
客家人比漳泉的閩南人晚了幾十年, 如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台灣原屬福建, 廣東的客家人是"外省人", 沒有科舉名額的. 戰爭, 為國捐軀成了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新途徑。(註:  閩人到台灣是本省人,粵人到台灣是外省人, 義民改變了這. 成了一個新身份.)
 
30 義民信仰的起源

後記
總而言之,這是那段時期的簡史。並非所有都被誤解了, 有些史觀隨著越來越清楚的事證, 都慢慢釐清了。統治者不該編造竄改歷史.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知識份子的責任就是付出努力, 導正視聽。
 

Sunday, December 17, 2023

台灣有沒有巴洛克式建築

 

大稻埕加了巴洛克式風格的AI生成圖

看到這議題, 科普了一下. 講結論, 從建築專業的角度, 台灣是沒有巴洛克式建築的. 台灣在17-18世紀西洋傳入的建築, 今日並不存在. 現存有一些日本時代留下的建築, 帶有部分巴洛克式風格, 或說加了一些巴洛克元素, 但不該稱它們是巴洛克式建築.

上圖是大稻埕加了巴洛克式風格的AI生成圖, 下圖是大稻埕原圖.

大稻埕

首先,什麼是巴洛克式建築? 建築風格様式百百種. 我們看一下西洋的建築風格様式吧.

建築風格様式の一覧

羅馬式風格

歌德式風格  12世紀

文藝復興風格 14-16世紀

巴洛克風格17-18世紀

洛可可風格18世紀法國

新古典主義風格18世紀羅馬

維多利亞風格19世紀

新藝術風格

 

分類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年代分的. 一個時期流行一種風格. 也有部分重疊的. 但至少不會有 歌德式巴洛克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維多利亞建築”. 這些都是時空錯亂了. 新風格常常會否定或修正前一代, 以凸顯它的價值. 巴洛克風格不是侷限在建築, 而是藝術的範疇, 講的是華麗, 曲線, 和浮誇. 巴洛克Baroque 來自 葡語 barroco 原意為"不規則的珍珠". 跟之前的直線的, 循規蹈矩的, 做了最大的反差. 要多了解巴洛克風格可以聽一下【殷瑗小聚】跟蔣勳老師的訪談, YT上分三集. 這種重量級的議題還是大師講比較好. 它包含從巴洛克濫觴的羅馬到當時貿易鼎盛的威尼斯, 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勢力下擴及歐陸和後來的比利時及荷蘭. 清朝的園明園基本上就是在北京複製凡爾賽宮.


回到台灣, 沒有拜讀傅朝卿教授的 <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可以看一下姚舜在九八新聞台對他的訪談.

 

簡單講就是, 不能因為一個設計用了一點巴洛克式風格的元素, 就稱它巴洛克建築. 這是不正確的. 用"西洋歷史式樣建築"會比較合適.

他解釋,台灣的建築受日本建築的影響很大. 明治維新派了留學生到歐洲, 一部分到英國, 一部分到歐陸(德國). 所以回到日本後, 影響日後日本以及台灣的建築設計. 一般分兩大類.

  1. 紅磚白牆 英國系統
  2. 石頭/洗石子 泛歐陸系統

所以在欣賞台灣老建築時, 多少了解一些歷史的脈絡會很有幫助. 他舉了新竹火車站的例, 如圓頂,山牆跟圓柱就是屬於多巴洛克式的元素, 它本身是沒有功能上的必要性的.

舊新竹火車站
後記
  往往逛了博物館出來才知道錯過了很多. 聽聽老師的詮釋才知道原來這樣. 下次就知道要先準備什麼, 去時要多觀察哪些地方了.


Friday, December 15, 2023

108課綱又在吵什麼

 

AI 生成圖 from Bing

最近又在吵108課綱了. 吵什麼呢? 吵去中國化到底好不好.

之所以說又在吵”, 實在是這議題發生了太多次的討論了. 當然每個子議題都不盡相同.但都圍繞著課綱.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108課綱. 這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經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審議通過,103年由教育部正式發布108學年入學的小一、國七、高一新生都是新課綱第一屆學生所以稱108課綱。這些學生,未來升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都將改為素養導向的評量。108課綱的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再細分為九大項目。由於課綱的調整,學生團體發起大規模「反課綱運動」,只是最終不了了之,這是馬政府時代的事了

所謂「素養」是108課綱的DNA(基因),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對國小的影響, 母語課新增7種新住民語。「電腦課」不見了,改為融入各科。

對國中的影響, 增加科技領域、彈性課程強調跨域整合、數學課可以使用計算機。

對高中的影響

(I)                    每一所高中將會長得不一樣,每所高中都要有自己的校訂特色課程。高中必修課大幅下降,選修課達1/3。(大致分4類, 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

(II)                  學習歷程檔案與各科系自定甄試,在申請大學時占比將提高到50%以上。

講到這裡我必須說方向是正確的.這調整算是很大的. 就怕執行這項任務的學校老師不見得都跟得上.那更不要說學生跟家長了.

記得我小五時是要補習的, 為了初中(私校)的入學考. 補到小六上, 教育部廢除私校的入學考試. 所以一下子不考了. 趕快遷戶籍的有之,  找關係的也有,  忙死一堆家長了! 所以家長為了子女多是煞費苦心,提前布局的. 任何課綱的改動一定是怨聲載道. 無關是非. 一點也不意外意外的是柯P 跳出來說 不需要去中國化! 我是蠻失望的. 課綱調整, 一定是有取捨. 必修課程減少, 一定有部分移到選修課程. 怎麼為了選舉, 他現在不提SOP. 換了一個位置(從市長到民眾黨主席), 換了一顆腦袋

在這之前的一次教改是1997年(民國86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其中教科書的改版中出現了《認識臺灣》教科書,大幅提升國民中學教育中介紹臺灣史與臺灣地理的比重。終於把北京人跟黃帝從我們的祖先中拿掉了。台灣人知道三萬年前的長濱文化並不多, 但至少要知道長濱不在日本,在花東!

回到北一女的那位, 不讀古文就不知廉恥一個人的素養, 跟他讀了那些書有關, 但不是讀了A就一定會有素養B. 不讀A就一定不會有素養B! 教育不是在養雞, 要養玉米雞就給它吃玉米。要教廉恥非讀顧炎武不可?虧她八月還去上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辦的第廿屆臺陸港澳「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我們這群自稱辛子的門人, 也只有啞口無言了。(註: 辛意雲教授是新亞書院錢穆先生的學生) 

這課綱110年有修改, 以後也會一直改. 但大方向應該不會變. 不會回到聯考. 它強調的是跨領域的學習、多元教學方式和評量,以及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別發展,讓學生達到更全面的知識,並培養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等能力。108課綱是台灣教育改革重要的里程碑,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有沒有提升, 有待所有人的努力。



 


Thursday, December 14, 2023

來去台南 - 新營 下營 柳營 鹽水

 

綠色的區塊為鄭軍屯田之地

大概知道台南很多 某(某)營的地名是以前鄭成功軍隊屯田留下來的. 來問一下Chat-GPT 看它知不知道?

今日台南很多地名是因為鄭成功軍隊屯田留下的, 請整理成一篇文章

---begin---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台灣的歷史地位非常重要。在他統治台灣期間,他的軍隊屯田留下了很多地名,這些地名至今仍然存在於台灣。以下是一些鄭成功軍隊屯田留下的地名:

1. **柳營鄉**:柳營鄉是台南市的一個鄉,位於台南市東北部。柳營鄉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種植了很多柳樹。

2. **六甲鄉**:六甲鄉是台南市的一個鄉,位於台南市東北部。六甲鄉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種植了六種作物,包括甘蔗、花生、大豆、芝麻、稻米和小麥。

3. **左鎮鄉**:左鎮鄉是台南市的一個鄉,位於台南市東北部。左鎮鄉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在此建立了一個軍鎮。

4. **下營鄉**:下營鄉是台南市的一個鄉,位於台南市東北部。下營鄉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在此建立了一個軍營。

5. **官田鄉**:官田鄉是台南市的一個鄉,位於台南市東北部。官田鄉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在此建立了一個官府。

6. **鹽水鎮**:鹽水鎮是台南市的一個鎮,位於台南市東北部。鹽水鎮的名字來自於鄭成功軍隊在此地屯田,並在此生產鹽。

以上是一些鄭成功軍隊屯田留下的地名,這些地名至今仍然存在於台灣,成為了台灣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讓我知道,我會盡力回答。😊

來源: Bing 的交談, 12/13/2023

(1) 鄭成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4%AD%E6%88%90%E5%8A%9F.

(2) 鄭成功屯田紮營的地名演變!~ | 下營地名由來. https://hotel.twagoda.com/entry/5027091.

(3) 台南開山里的故事:台海風雲18 一個鄭成功歷朝各自表述 | 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6505.

(4) 明鄭屯墾地區分布圖 - 首頁|中央研究院資訊服務處. http://thcts.ascc.net/themes/rb01.php.

(5) 鄭成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

---end---

天啊! 這是什麼答案. “鹽水鎮生產鹽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鹽水港的發展比明鄭還早呢. 我想網路上存在很多是是而非的資訊, AI也無法分辨是非. 所謂Garbage-in, garbage out. 當然我的發問(prompt)可能也不夠好, 倒是它參考的資料有一點利用價值回到我們的主題, 新營、下營、柳營都是從明鄭屯田來的地名. 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率軍登陸大員後,馬上面臨軍糧缺乏的問題,所以有屯田種地瓜來解決急迫問題, 並推行各項開墾土地的措施。其中由軍鎮屯駐開墾的地區,後世稱之為營盤田,當時並冠以屯墾鎮營的名稱,成為該地的庄名,所以某某營、某某鎮都可能是當時的屯墾鎮營。營盤田大都分佈在臺南、嘉義縣地區,以及二層行溪以南的鳳山地區,乃因當時臺南市府一帶土地於荷蘭時期已多有開墾,軍鎮於是往南北方向拓展。(如上圖綠色的區塊)

新營

新營是相對原來設鎮屯田之地在營」(今鹽水鎮之舊營里),後向東發展,約在今日新營東邊的「中營里」一帶,新設屯營,而以「新營」為名。在這區屯田的部隊還有後鎮,只是名稱沒有延續下來。新營在日治初期仍為小村庄,遠不如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及東邊有平原及山產之利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繁榮。但日治時期1908年全線完成的縱貫鐵道設車站於新營,使得新營逐漸發展成為區域中心。今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白河區、柳營區、後壁區、東山區等地,現稱為大新營地區。

下營

下營地方是明鄭時期設鎮屯田之地的舊名,依據屯營之相關位置,所以有頂、中、下之別。今日下營鄉實則涵蓋下營、中軍營、營前三部。下營鄉前身「下營庄」則是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茅港尾東西二堡合併改稱。所以更早的地名是「梅港尾」,後來改稱「茅港尾」。從下營茅港尾天后宮可一窺端倪。近年考古學者在下營西連里發現西寮遺址,確認是一個西拉雅族遺址,亦為全臺灣最大的平埔族遺址。此遺址涵蓋細繩紋陶文化(3700~3300B.P.)、大湖文化(2800~1400B.P.)及蔦松文化(1400~300B.P.)三個史前文化。

柳營

柳營昔稱「查畝營」,一說是勘查田畝之營部,一說是女宿鎮「查某營」。無論如何「查畝營」的地名後來改名為「柳營庄」。今日柳營鄉實則涵蓋柳營、五軍營、果毅後等部。

尖山埤渡假村是台糖柳營糖廠改建而來, 先天條件好, 很不錯的渡假村。

鹽水 

鹽水區有一年一度世界聞名的鹽水蜂炮及月津港燈節,每年都能吸引上百萬的遊客到此。鹽水係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雅稱月津、月港,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繁華一時。隨著1823年倒風內海陸化, 港灣淤塞, 貿易衰退, 榮景已大不如前。

<Google Map>

鹽水老街

  看過了新化老街和善化老街, 來看看鹽水老街. 開始前必須先解釋一下. 鹽水鎮上的老街區一部分在橋南,稱作鹽水橋南老街. 一部分在中正路、中山路口與周遭小巷內. 一般稱鹽水老街, 兩者有500公尺的距離。鹽水老街、新化老街和善化老街都有日治時期留下來的西洋排樓. 這些都稱百年老街(1920年代迄今). 歸因於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 鹽水老街上西洋排樓的立面山牆跟新化老街的有得拚. 但鹽水主要的道路經過市區改正的一番整治拓寬後還保留了一些古巷,所以鹽水老街的歷史比台南其他兩條老街更豐富了。這些古巷包括王爺巷、連成巷、一銀巷、魚鱗巷等。

八角樓

鹽水八角樓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鹽水糖郊富商葉開鴻與其長子葉瑞西等人聘請唐山師傅來臺耗時十年才完工。最初是一間兼作葉連成商號辦公處的三進大廈,現存的八角樓為大宅的第三進部分。算算快兩百年了, 真的很不容易。它能留存下來關鍵在1895年乙未戰爭時,帶隊的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下榻於此並作為指揮所。後來親王戰死, 日本政府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鹽水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迭遭美軍轟炸,市區房屋幾乎全毀,鹽水鎮幾成癈墟,八角樓沒毀算是奇蹟。二次大戰之後,八角樓歸還葉家,現以國定古蹟保存下來。

AI 生成圖 from DALL-E3

鹽水蜂炮

必須一提的是蜂炮的起源是瘟疫, 這是港灣淤塞,環境髒亂所致(病毒則是境外傳入), 所以已經是1885年了。鹽水蜂炮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是2000年前後的事了,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並將鹽水區的三福路設成古炮街,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如竹捲炮、單管復古式煙火等。於2007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希望挑戰新的金氏世界紀錄。除了蜂炮外,鹽水亦同步舉辦月津港燈節,使得蜂炮與燈節成為鹽水特色。凡此種種,均為人設。

後記

這是Bing 幫我寫的:

---begin---

這三條老街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特色,但也一些不同之處。例如,鹽水老街以閩南文化為主,新化老街則更注重藝術和文化,而善化老街則更偏向於傳統美食和手工藝品。此外,這三條老街的建築風格和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都是臺南市的珍貴文化資產,值得大家前往參觀和體驗。

---end---

沒多久就會超越我, 我得趕快找其他的出路。

 

延伸閱讀

鹽水港的故事(6) 「鹽水港的故事」是謝玲玉著作, 以阿嬤的回憶與生活經驗,以散文的筆調,分做「歲月篇」與「人文篇」上下兩冊,寫鹽水港的前世今生. 前面的連結是她的部落格. 有故事的序言跟幾篇文章。

台南物語--鹽水故事---許忠信說台南

 


Cycling in Cupertino - connecting Stevens Creek Trail

  Last time I've mentioned the Stevens Creek Trail. This is a trail in Mountain View, going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reek. From my p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