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8, 2023

斯卡羅 Seqalu: Formosa 1867

 

看完了《一八九五 乙未》可以再來看一下再早28年發生的Seqalu (斯卡羅) Formosa 1867. 這是2021年的公視電視劇, 2008的《乙未》晚了11年上演, 所以拍得好多了。它是改編自陳耀昌先生記述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現在YouTube 上還有播. 維基百科上也有簡介. 這部分我就儘量不重複

要跟同學分享的主要是作為台灣的子民到底對這裡發生的事件有多少了解. 這些事件對台灣以後的發展到底有多少影響. 1867年算是曾祖父的年代了.沒網路沒手機. 從一個羅妹號事件可以演變出南岬之盟,我不得不佩服這些先人的國際觀. 他們的視野可能比今日一些人都還要廣且遠

首先, 羅妹號事件簡單講就是1867年美國的一艘叫Rover 的船,遇風難漂到恆春外海, 遇難船員於今墾丁附近上岸,誤闖排灣族領地,被原住民殺害。唯一倖免的粵籍華人水手逃至打狗(今高雄)向打狗英國領事館通報,至此演變成又一國際事件。這部分的紀錄片可以參考 《社頂的孩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屏東縣政府2021年出品) - YouTube.

取材自李先得的圖

看一下Google Map, 社頂到打狗英國領事館走屏鵝公路要111km. 那時沒屏鵝公路, 當然沒有墾丁快線. 走路至少要25小時. 路上還沒有小七!一個水手如何知道要到打狗通報這事? 真的是不簡單.我非常佩服. 打狗英國領事館現已改為文化園區. 一定要去走走. 一邊看中山大學西子灣, 一邊看高雄港大船進出。這個YouTube 也很不錯

陳耀昌先生是血液疾病專家,2009年起跨足小說創作,不知是否是看了《乙未》受到刺激. 他先寫了《福爾摩沙三族記》以荷蘭人、平埔族及漢人這三個族群描述荷蘭時代的臺灣《傀儡花》是201615日出版的,同年獲得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公共電視於2017年宣布將之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斯卡羅》。這篇訪談<尋找消失的一八六七──我為什麼寫《傀儡花》> 陳耀昌先生有講他寫作的動機緣起. 故事中除了蝶妹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其他多為正史人物,尤其是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更是影響台灣巨大。陳耀昌認為,歷史小說的細節可以任憑作者發揮,但大架構不能背離史實,他認為寫歷史小說就如同從事醫學,必須以嚴謹的態度和方法力求精確。因此他的考據讓本劇少了很多爭議。加上他認為各個族群都有不同的文化,因此沒有描寫對錯,只是立場有所不同,這點很重要。另一篇訪談<我的蝶妹,我的台灣──小說‧史實與考據>更有詳細的解說他的取捨與考量。如果對陳舜臣及NHK大河劇有一點認識, 陳耀昌先生是有意創作台灣大河劇的

陳耀昌先生後來又寫了「頭份之雲」,在今年初(2023/1/8)發表, 盼寫出台灣多元族群的混合與認同,倡導「同島一命」追求共榮。(新聞連結) 同學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最近地緣政治的風險較常被提起. 白話文講就是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讓它無法避開世界的衝突. 羅妹號事件4年後(1871)八瑤灣事件 (在日本被稱作宮古島島民遭難事件、琉球漂流民殺害事件), 3(1874)就是牡丹社事件. 日本要取得台灣絕對不是甲午戰爭才有的事. 李仙得努力的繪製台灣地圖, 早就看好這機會價值. 1872年辭去美國駐廈門領事之職位赴日為外交及軍事顧問,這些事件都跟他有重大關聯。只是1890年他轉赴朝鮮,就沒搭上《乙未》的船了。所以從保衛家園國土的角度在《乙未》之前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就已經跟日本人打了慘烈的一戰了。不管瑯嶠十八社有沒有殺害羅妹號的船員, 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命運早就已經決定

石門古戰場


石門古戰場意象

從車城走199縣道來到石門古戰場,沿途車子不多。從停車場到頂端平台共260階台階。之所以是西鄉都督紀念碑是因為日治時日人所建。一度被改成抗日紀念碑 但又被改回來。繼續往北會看到拱門意象 拍照的好地方。再往北是牡丹水庫及牡丹村,寧靜的小村莊還記得先人們的故事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ycling in Cupertino - connecting Stevens Creek Trail

  Last time I've mentioned the Stevens Creek Trail. This is a trail in Mountain View, going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reek. From my p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