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8, 2025

Moving Day

 

Finally it i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this rental place for 3 years. Time to move up. Rent an U-Haul to help get the job done.
Bought the mattress vacuum bag, put the mattress in, zip it tight, suck the air out, and roll it. It is really amazing.
I think we should have the form inside the bag as well.
Disassemble the bed frame is easy. Just don't loss the little parts. Put them in a bag. After taking care of the big items, just put things into boxes according to the label. Otherwise you end up re-open all the boxes looking for one thing!

If you will be away for a while, renting a storage space is one option. Otherwise parent's garage is always the backup choice:)
Santa Cruz is a beautiful place, but the rental is so expensive. It was 3k 3 years ago. Now the landlord is asking for 4k for this small two bed rooms! Another drawback is the traffic. Highway 17 is the only route between Santa Cruz and San Jose (as far as I know). During the weekend, the two lanes always pile up.
Santa Cruz Coastal
U-Haul says $19.95 on the car. It ends up around $100! Plus the gas. So deceiving. But it is better than making multiple trips with your own car.










Thursday, June 26, 2025

Cycling in Cupertino - Woodland Library


Today, let's explore the neighborhood. Just a sub 20k ride. Homestead Rd all the way west and back.

Before the Highway 85, I saw a big field. It is Cupertino Middle School Athelic Field. After that S Bernardo Ave is a long straight road (below). Perfect place to test ride your bike:)

S Bernardo Ave
To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ghway, there is this caged overpath. I guess they are afraid people may fall off, so they cage it. And the sign says specifically 'Walk Your Bike", the overpath is for pedestrians.


On Grant Rd, there are many bikers. The bike lane is totally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road where vehicles piles up during the morning traffic hours. I made my return at Woodland Library. The library opens at 11AM. So it is closed at the time I arrived.

Overall, it is 16.3km. I could have explored more and make it 20k! Somehow I feel it is time to head home.

Caged overpath



Wednesday, June 25, 2025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書評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保護家人、事業、財產,需要評估的情勢,必須採取的行動》書評

謝宇程於2023年出版的《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一書,旨在從個人與家庭的視角,探討在台灣面臨潛在外部威脅時,普通民眾應如何思考與行動。這本書有別於傳統的軍事或地緣政治分析,它將焦點拉回到「人」身上,強調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每個人如何為保護自身、家人、事業與財產做好準備。


核心概念與論述

本書的核心精神可歸納為「備戰是為了避戰」。謝宇程強調,積極的準備並非好戰,而是透過提升台灣的整體抵抗能力,讓潛在的侵略者(主要指中國)評估動武成本過高,從而打消念頭,最終達成維護和平的目標。書中深入探討了幾個關鍵面向:

  • 以人為本的風險評估: 謝宇程採訪多位專家,旨在提供一套框架,幫助讀者評估台海衝突的可能性、潛在的損失(包括生命、財產與事業),並思考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應對。這鼓勵讀者將國安議題與自身生活連結,而非僅視為政府或軍方的事務。
  • 多元的備戰與避戰行動方案: 除了呼籲政府與軍方強化防衛能力外,書中也針對一般民眾提出了行動建議,涵蓋個人物資儲備、家庭應變計畫、心理韌性建立等,旨在提升社會整體的抗壓性和應變能力。
  • 預判台灣的四種結局: 根據專家觀點,書中推斷了台灣可能面臨的四種命運,包括「慘敗失守」、「不戰獻頭」、「成功守禦」與「阻戰勝守」,以此提醒讀者理解不同選擇的可能後果。
  • 審視統一的代價: 書中也引導讀者思考若台灣被統一,即使是所謂的「和平統一」,其生活模式、財產安全、下一代發展等可能面臨的巨大轉變與潛在風險。
你認為中國評估動武與否會是成本考量?

評價與反思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在讀者間引起了兩極化的反應。

支持者讚揚本書成功地將宏大的國家安全議題,轉化為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討論,喚醒了民眾的危機意識與自我防衛的必要性。他們認為,書中強調的「備戰避戰」理念,為民眾提供了一種積極而非消極的應對方式,鼓勵大家珍惜並捍衛現有的自由民主生活。光看推薦者(eg 于北辰)跟掛名推薦者(eg 老謝)就知道。

然而,也有批評者認為本書的論述在某些方面略顯空泛,未能提供軍事、地緣政治的專業分析。對於一些已經意識到國安問題嚴峻性、更渴望看到具體解決方案的讀者來說,書中的建議可能顯得「捎不著癢處」。

例如,儘管書中強調「備戰避戰」,但在當前台灣內部政治鬥爭(如在野黨罷免行動)消耗社會能量、造成內部分裂的情況下,許多讀者會質疑這種內耗是否與「備戰」的精神背道而馳,甚至削弱了「避戰」的力量。這類現實困境的複雜性,或許是任何一本討論國安議題的書籍都難以完全涵蓋或提供終極解方的部分。


結論

總體而言,《我們如何守住台灣》的價值在於其意識啟蒙概念釐清。它成功地將國家安全從政府層面拉到個人與家庭層面,鼓勵台灣人民積極思考自身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角色。儘管在執行細節或處理複雜政治現實上可能未能完全滿足所有讀者的期待,但它確實為台灣社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對話起點,提醒我們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保持清醒、積極準備,是維護和平與自由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台灣海峽的最新發展,可以參考以下資訊:

為何值得?

書名本身是一個警語,是要時刻去思考這個議題。

為何不值得一讀?

就如老謝說的,現代戰爭不是比人頭。最近看到中國同時操控一萬個無人機的表演,可以想見為什麼美國一直要台灣提高國防預算。這書似乎沒有去探討國力的強弱是多層面的,不僅是軍力的呈現。當然啦在2023還沒有大罷免大成功,但執政團隊也沒在為台灣做長久之計。

第一章對中國有很大的誤解,只要你去過中國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建議作者到香港、澳門自己看看。接下來登陸、空降,現在還有人用傳統戰法? 第十一章起對國軍的認知似是而非,現代戰爭真的很不一樣了,我覺得找些專業的來評估吧!不是街訪幾個路人,實在看不下去了。
Below is a YouTube video showing what would happen if China invade Taiwan.


Tuesday, June 24, 2025

最賺錢的職業

 

以前念書時,老師說以後做什麼最好,一是補習班老師、二是牙醫、三是廟公

補習班老師: 主要是以前升學主義時期,父母願意花錢,而來上課的不是付錢的,很多補習班老師都是口粲蓮花,幫你準備應付考試的,跟做學問沒半毛錢關係,記得那時沒高鐵,老師是搭飛機北高跑的,一個教室動則ㄧ兩百人,可惜現在這行業已式微。

牙醫: 醫生收入好但責任很重,相對的牙醫就比較不會醫死人。

廟公: 事實上當廟公更是不容易的,生死陰陽兩界都要吃得開。

現代你問Gemini, 祂的回答就不同了


1. 科技業高階職位與關鍵技術人才

  • 定義: 涵蓋軟體工程師、AI/機器學習科學家、資料科學家、半導體工程師(特別是IC設計)、雲端架構師,以及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高階主管等。
  • 為何賺錢:
    • 產業爆發性成長: 數位轉型、AI、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浪潮,驅動全球經濟成長,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需求極高。
    • 高價值創造: 這些職位直接參與核心產品和服務的開發,為公司創造巨大的價值。
    • 全球人才競爭: 頂尖科技人才在全球範圍內流動,推高了薪資水平。
    • 股權激勵: 許多科技公司會提供股票期權或限制性股票等股權激勵,尤其是在新創公司或上市前加入的員工,有機會隨公司成長實現財富自由。
  • 白話文講就是台積員工

2. 金融業高階專業經理人

  • 定義: 包括投資銀行家(特別是併購、IPO業務)、私募股權基金經理、對沖基金經理、量化交易員、高階資產管理顧問等。
  • 為何賺錢:
    • 直接參與資本運作: 這些職位直接處理巨額資金、推動大型交易或管理龐大資產,其業績與市場波動及交易規模高度相關。尤其是台灣的ETF經理人他們的績效不見得是ETF的績效!
    • 高績效獎金制度: 除了基本工資外,豐厚的績效獎金、分紅或管理費分成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 專業門檻與人脈: 進入門檻極高,需要深厚的金融知識、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廣闊的人脈網絡。
  • 白話文講就是合法的詐騙

3. 醫療領域的專科醫師與手術醫生

  • 定義: 指的是具備高度專業技能的專科醫生,例如外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牙科專科醫師、麻醉科醫師、眼科醫師等。醫生還是得待在大醫院,大醫院買的起醫療過失險跟大律師幫你打官司。
  • 為何賺錢:
    • 高度專業化與稀缺性: 需要漫長且嚴格的培訓、實習和專科訓練,專業門檻極高,供應相對有限。
    • 剛性需求: 醫療服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不受經濟景氣影響,需求持續穩定。
    • 服務價值高: 許多專科手術或治療的價值極高,直接反映在醫生的收入上。
    • 社會地位: 醫師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信任度。

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也跟著改變。老台灣人流傳一句話: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第二憨,吃煙吹風;第三憨,選舉運動。現在絕不是如此。

選擇職業不僅要看收入,還要考量您的興趣、熱情、個人能力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期望,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能長期發展並帶來成就感的道路。

Cycling in Cupertino - connecting Stevens Creek Trail

  Last time I've mentioned the Stevens Creek Trail. This is a trail in Mountain View, going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reek. From my p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