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 2023

十四經絡養生操

 

黃老師的養生操

黃老師課堂上抽空教了這養生操. 按此順序拍打8-8 次 (八下八次最好,時間趕 就五次) ,每天最好有兩次操練(早晚各一) 收操要確實(深呼吸,手提過肩至頭頂,放下時緩緩吐氣) 這裡先列出位置, 後面再介紹詳細一點,幫助記憶。

1.肺經(中府穴) 胸前外側部,與第1肋間隙相平的凹陷處。                    

2.大腸經(臂臑穴) 上手臂側面,肩膀下方。         

3.心包經(內關穴) 手腕橫紋正中上二寸。           

4.心經(極泉穴) 腋窩最深凹處。                    

5.小腸經(肩真穴/肩貞穴) 肩關節後下方 (貞,正。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6.三焦經(肩井穴) 肩上,前乳正上方 。

7.肝經(期門穴) 乳頭直下肋弓下緣處。             

8.膀胱經(委中穴膝蓋正後方。

9.胃經(足三里穴) 從膝蓋骨往下移動四指寬。

10.脾經(三陰交穴足內踝,向上約三寸。

11.膽經(風市穴股外側面正中線上 (大腿褲縫)。

12.腎經(鼠蹊穴) 內股鼠蹊部。

13.任脈(関元穴肚臍正下方三寸。

14.督脈(大椎穴又名百勞穴) 脖子後方,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

一般十二經絡不包含13 & 14. 加了任督二脈就有十四了.

想對經絡有更多了解. 可以看看仁心聯醫的網頁有不錯的介紹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系統。

十二經脈是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

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分布於頭面、軀幹和四肢。與五臟(肺、心包、心、脾、肝、腎)對應的經脈為陰經,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與六腑(大腸、三焦、小腸、胃、膽、膀胱)對應的經脈稱為陽經,分布於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幹。同學說內陰外陽. 名字不是隨便取的

在四肢,陽經的位置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陰經的位置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特例是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上8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從仁心聯醫網頁可以點進去每條經絡. 手太陰肺經清楚地在手前內側. 手陽明大腸經在手前外側.

十四經絡養生操先是敲打了六個手經, 都在上半身. 第六個手經三焦經來到肩井-肩井穴在中醫是膽經穴位,但三焦經、胃經和大腸經都由此經過,所以刺激肩井穴相當於同時刺激身體多條經脈,有通經絡、促進氣血的效果。接下來是六個足經, 先從在肋下的肝經開始, 然後4個在腿上. 第六個足經來到腎經. 鼠蹊穴實為陰廉穴. 內股鼠蹊部淋巴聚集, 腎經也由此過.只是往後走,沒有相對的穴位. 在搜尋時有看到這穴屬經外奇穴一說. 這是在十四經絡以外,具有固定名稱、位置和主治等內容的腧穴,因為位置比較分散,難以歸入某一經脈。可見人體複雜,即使歸納綜合仍有例外.  這操是別人經驗的累積, 經過了很多人長時間的淬鍊. 當然也不見得人人都用的, 只能說大部分人適用. 操練幾次自己感受一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ycling in Cupertino - connecting Stevens Creek Trail

  Last time I've mentioned the Stevens Creek Trail. This is a trail in Mountain View, going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reek. From my p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