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60年代,我小六放學的路上. 校內的輔導結束後, 回家前先到老師家課後輔導. 那時初中(私校)入學還要考試. 所以不是安親班是補習. 路上經過一家麵包店,那是麵包出爐的時段,晚餐前最餓的時候. 心想家裡如果開麵包店那有多好! 50年後我終於迎來了這麼一個機會,當一個麵包師傅!當然啦 在YT 上看到一位日本的麵包職人也多有激勵.
被退休的第一年, 參加了勞動部辦的職訓, 拿了丙級的烘焙證照, 然後呢?上面的照片是訓練的成果,老師帶著做. 自己做就會發現差很多.
終於迎來了一個機會, 離家不遠的甜點店在找人, 老闆看了我的年紀決定讓我半職(時薪)試看看. 就這樣開始了. 看來市場上缺工缺的很嚴重! 連我這六旬老翁都能錄取.
早上把前一天做的餐包和吐司叫醒,進烤箱烤. 同時準備明天的份額,發到一定程度後冰起來. 隔天烤. 其餘的時間備料 - 製作各種甜點需要的醬料, 抹茶醬, 巧克力醬, 卡世達醬...
每天的吐司和餐包
一切都還順利.不用一個月老闆就幫我轉正職(月薪)了. 只是苦難也同時開始.
製作戚風蛋糕體還好.脫模不完整,反正包在奶油霜裡, 沒有美醜之分. 雜糧麵包發的不好,總可改進(那天就沒有雜糧麵包賣了). 杏仁瓦片和布列塔尼餅乾也都過得去。我不負責烤, 所以沒有烤焦的問題. 可頌就有些挑戰性了. 天氣漸漸熱了. 奶油麵粉都不好控制. 每次麵團從丹麥機壓出來時都很緊張,有一次就整個破皮,奶油跑了出來. 全毀. 這或許需要點時間跟經驗. 自己在家做失敗就算了,店裡做的量大,沒有太多失敗的空間.
開始做塔皮, 大概就註定我短暫的西點職涯要畫下休止符了. 主要是我的小塔皮一直捏不好。不像迷你塔和四吋六吋八吋的大塔,我的手指頭似乎就是對不上這小塔的尺寸。所以不是熟能生巧的問題,而是命盤不對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 做小塔總讓心臟很緊繃, 是擔心做不好, 做得不夠快嗎, 還是什麼? 其他的塔, 相對的有點信心, 邊邊角角都還好, 就是這小塔, 總覺得不好看. 它的圓就是沒有一根指頭合. 每一個用力捏合就是一個劇烈的心跳.連續這數十下,停下,再一次. 像跑間歇那樣. 確實會累的。就這樣, 心理的排斥, 日益加深, 終到崩潰。我無法跟老闆說我不要做塔皮 因為他還是認為多練練應該可以的. 所以第三個月一開始就跟老闆說做到月底了。需要提早說,主要是母親節快到了. 母親節之於甜點業大概就是聖誕節之於電子代工業. 要補人就要早安排。
在這最後的一個月裡,捏一千個塔皮的思緒一直浮在心頭。那是個沉重的思緒,只有親身經歷過, 才會有的體驗。一千個塔皮沒讓我掌握這一項工作,反而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種各樣的塔是店裡賣的最好的, 我不可能跟老闆說我不要做塔。況且原以為店家可以申請到中高齡就業補助也落空了,我自然不能期望有別於一般員工的特殊待遇。
真的有一千個塔皮嗎? 一盤23個小塔, 應該要有四十盤以上了. 一個下午至少是三盤. 一周總有兩三個下午捏塔皮, 再加上迷你塔,所以數量絕對是有的。
除了人生的 bucket list 少了一條, 這三個月的過程也不是都沒有正面之處. 手上的燙傷疤痕,比什麼紋身都好看,派盤的弧形邊緣,烙印在手背手臂上, 好像獵人的刺青, 在述說一個一個故事。
網路上有看到一則, 烤鴨師傅要出師, 得切(片)一萬隻鴨! 說實在的, 我這一千個塔皮似乎只是個小case!
真正的收穫算是在那張不紮實的丙級烘焙證照之後加蓋了一個實習結業章吧! 現在在家裡做麵包已經不需要看食譜了. 算是隨心所欲吧!
以前對社會基層提供勞力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感覺, 現在深切體會那一分一毫都是辛苦錢血汗錢. 做多少賣多少賺多少. 基本上沒有暴利. 太貴沒人買的. 一個失誤要賠一堆, 可能需要99個努力去弭補回來. 所以但求平安喜樂, 一步一腳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