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台灣社會:一個社會學者的觀察 By 林信華
以圖像社會學的方法,對台灣社會的幾個面向作剖析。就如作者所言,一般人的記憶多以圖像存在。我對這本書有印象的是第五章關於信仰的部分。很吃驚台灣廟宇之多(數量與密度) ,而且持續快速成長,似乎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倒不是我一個都市長大的小孩對鄉下的廟宇有什麼偏見。近年大家也不再說迷信而改稱民間(民俗)信仰了。為此我也特地參加了一些廟宇的導覽、媽祖的繞境,最後的結論就是一個從眾心理。
就因為柯P說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絕對有它的深意,那種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有的體會。只是平日少有人騎北高,偏要在228那一天,大家一起來騎,那股從眾的激情是有絕對的力量的。我試了很多次,獨自一人時任何一個點都可以回頭,當大家都往前時那就不用考慮了,往前衝吧。媽祖繞境也是如此,半夜裡一群人走著走著,從這村走到那村,沿路的廟宇都要膜拜一下,大家都如此,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你說這跟宗教有什麼關係?大甲媽的文宣和造勢,顯然比白沙屯的超跑媽略勝一籌,半點無關神力。
Chapter 1, 生活
From medical care to convenience stores. Night market? Maybe to certain people. 幸福家園and 好山好水
Low birth rate (last
among 200 countries) and the aging society
Chapter 2, 自由
“On Lie” 資訊島. We
select or be selected?
Chapter 3, Globalization
Taiwan can help and Made
in Taiwan.
Chapter 4, 高齡
From urban to suburban,
more seniors than juniors.
Chapter 5, 信仰 Religion
or belief
眾神的國度
台灣人投入最多時間的社團是宗教(21.47%)其次是休閒體育(13.7%)
not sure how the numbers are derived from. However the density of the temples
supports this.
廣義而言台灣的民間信仰仍是一種宗教活動
Chapter 6, 焦慮
灰色日常
Chapter 7, 韌性
亂中有序
Chapter 8, 漂泊
身分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